收入超50万元,宜昌这些村如何做到的?

时间:2025-10-04 20:16 来源:白龙岗纪事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从乡村发展“单打独斗”,到联村共建“抱团振兴”;从传统农业“靠天吃饭”,到村企联营托底收益;从农特产品质优难卖,到“触网”运营后抢手热销……

金秋时节,记者在枝江市农村采访时看到,村集体经济的“家底”厚起来了,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乡村振兴的动能更强劲。该市将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不断增强党组织自身“造血”功能和服务能力,走出一条“联村共建促区域发展、联企共兴促产业惠农、联网共融促品牌出圈”的“三联三促”新路子,形成了“米果菜、猪牛鱼”六大特色产业链。

一组数据令人振奋:2024年,枝江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6017万元,比2020年增长3418万元;其中过50万元的村31个,比2020年增加22个。

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 (2)

联村共建

片区大协同,一村一特色

“几个村‘各吹各的号’,不连片、规模小,产业摆不开。”回顾枫林月季园9年多的运营,董市镇曹店村党支部书记李传平深有感触。

枫林月季园一直是“单打独斗”,园里火周边“冷”。近几年,月季开园不再是一村独办,相邻6个村“共唱经济戏”,联村旅游红红火火,景区年均运营收入达1500万元。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 (2)

▲枝江董市镇枫林月季园。

联村共建是破题关键。董市镇党委以曹店村、平湖村为核心,联合周边4个村成立联村党建协调委员会,统筹整合土地、资金等资源,打造农文旅产业集群,实现“片区大协同,一村一特色”。

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枝江组建8个联村党建协调委员会,依托各村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推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产业联营,破解要素分散、组织分隔和利益分化的困境。

春赏花、夏摘果,安福寺镇做强“桃”经济。该镇秦家塝村、灵芝山村等村联动发展万亩桃园,串起观光采摘、鲜果销售、精深加工产业链,年综合产值超3600万元。

蔬菜大镇七星台镇以孙家港村为核心村,联合周边张家场村、新场村,共建全场景助农电商平台,统一打造“七星鲜蔬”品牌,共享销售渠道,实现农产品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

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 (1)

联企共兴

携市场主体,带农户入“链”

9月25日清晨,仙女镇向巷村果农穿梭于橘林之中,熟练地将早熟蜜橘从枝头剪下,运往桔缘柑桔专业合作社分拣中心。

向巷村探索“村社合一”发展模式,由村党支部领办股份经济合作社,吸引300多户村民以土地等资源或现金入股,发展休闲旅游、数字果园、水果采摘等项目,年底盈利后按股份分红。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 (1)

▲枝江市仙女镇向巷村。

“柑橘年产量已突破1万吨,远销俄罗斯、越南等国,销售额近2000万元。”向巷村党支部书记周代年说,村集体联合桔缘柑桔专业合作社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丰联佳沃公司,带动农户深度融入产业链,户均年增收超10万元。

支部定方向,党员带群众,产业促增收。枝江出台系列政策,支持村集体领办农民合作社等经济组织,推广“支部+市场主体+基地+农户”模式,把村集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银行、担保公司等联合起来,共谋发展、共享收益。

地处枝江甜瓜核心产区,董市镇双湖村成立村办企业,通过土地流转标准化种植甜瓜260亩,带动周边扩产1100亩,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并“牵手”山姆等商超,八成甜瓜直供上海、广东等地。

“有‘田保姆’兜底,从种到收都不需要我们管。”5年前,问安镇万水桥村一组村民闵永福把自家14亩水田交给了“田保姆”中化现代农业宜昌分公司,每年土地流转收入6000多元。从地里抽身后,他外出务工每年还能挣个2万多元。

万水桥村党支部携手央企中化农业以来,通过全托管、半托管模式,构建水稻种植、加工、服务、销售的全产业链,带动农户每年亩均增收300多元。

640_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

联网共融

“小白”变高手,田头到餐桌

“色如金甜似蜜,好看又好奇(吃),书记的‘枝普’口音蛮亲切。”9月24日晚,百里洲镇杨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杨春江刚一开播,直播间就涌进了近百名网友围观。

640_wx_fmt=jpe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

▲百里洲镇杨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杨春江(左)正在直播助农。

如何让砂梨卖得好、销得远?杨春江和村干部们多次试水后“触网”,把直播间搬进果园。今年6月以来,杨春江和伙伴们在直播间卖出砂梨2万多斤,销售额突破12万元。

让“互联网+”赋能产业发展,推动绿色农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枝江市启动直播助农计划,精心遴选11个直播助农试点村和22名村干部出镜人,打造“平时分散带货+市镇两级公共直播”矩阵。董市镇平湖村青年干部首次直播带货,两小时就销售甜瓜、大米等农产品近3000元;顾家店镇青龙山村联合周边村打造“周三直播间”,4个月销售各类“土货”数万元……

枝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周明介绍,依托农民丰收节、砂梨开园等文旅活动,共举办5期市级公共直播,22名村干部出镜人累计更新视频337期,开展直播202场次,带动33个村、77名村干部踊跃参与,开展直播513场次,助农销售额超200万元。

线上直播开阔了视野,也拓宽了村干部的发展思路。安福寺镇蔡家嘴村党支部引导农户向村集体流转土地2300亩,招引3家涉农市场主体与村集体签约,利用连片土地种植粮油、蔬菜。

“低效农田有出路,村级增收有门路,企业原料有来路。”村党支部书记董犟介绍,村里与安福寺食品工业园2家食品加工企业及宜昌部分超市合作,发展订单农业,打通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不仅还清了200多万元历史债务,村集体收入还跃居全镇第一。

在“丰”景如画的枝江大地,一个个“好支部”嵌在特色产业链上,一位位“好支书”扎进强村富民大潮中,塑造出乡村振兴最动人的模样——既有党建引领的力量,又有“头雁”奋飞的身影。

编辑:张红艳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